黨史書籍讀后感范文三篇
時間:2024-04-22 10:10:15 瀏覽:77381
三月份主要讀了《中國共產黨簡史》的第一章節內容,主要學習和了解了黨誕生初期的歷史,重新學習了紅船精神。
“紅船”是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上世紀60年代,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兩次重訪南湖,即興賦詩。改革開放以來,各個國家領導人親切關懷黨的誕生地,或瞻仰紅船,或親切題詞。
紅船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伴隨著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筑了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新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和寶貴精神財富。
“紅船”精神是黨的先進性之源。中國共產黨沿著紅船的航向,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潮頭。中國共產黨揚起紅船的風帆,以堅定的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不斷前進。中國共產黨人不管風吹浪打,不怕激流艱險,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大船劈波斬浪,不斷奮進!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瞬之間,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100年的風風雨雨。在黨的100歲生日之際,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從南湖的“一葉扁舟”成長為“一艘巨艦”,喚醒了沉睡已久的東方雄獅,拔開了數百年來籠罩于千萬仁人志士心頭的迷霧,亮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旗幟,點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從此,炎黃子孫們的理想有了歸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領導人——中國共產黨。悠悠長夜下終于亮起了一顆耀眼的啟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在那災難深重,血雨腥風的漫漫長夜,是“七一”的晨曦撥開華夏大地重重迷霧,激勵著華夏兒女,為了民族的自由獨立,拋頭顱、灑熱血,將共產主義信念的火種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亮強國之路。萬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渾壯麗;歷史的長河因此而波瀾壯闊,豪情萬丈。
在戰爭年代里的每一天,我們每時每刻都會為發生在戰士身上的故事感動著。董存瑞、黃繼光、張思德、劉胡蘭每個熟悉的名字都讓我們難以忘懷,都給我們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為了中國人民的事業,為了共產主義事業,他們無怨無悔地奮勇向前。我以我們的祖國有這樣的英雄而感到驕傲,我以生在這樣英雄的國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鋒留給我們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他對同志像春天般的溫暖,對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熱。“雷鋒精神”鼓舞著幾輩人,教育了幾代人。
強國之路在探索的腳步聲中不斷延伸,富強的夢想一天天實現。申奧、申博成功、加入世貿……中華大地喜事連連,照亮了華夏兒女的愛國之心。
紅旗飄飄,黨旗獵獵,祖國欣欣向榮,經濟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際地位空前居高,中國人民正滿懷喜悅和希望朝著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邁進。一百年的光輝歷程,走出了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中國共產黨是時代的中流砥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用歷史驗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歷程。我們要銘記黨,擁護黨,堅定理想信念。以信念為舟,政治為帆,以黨章黨規、系列講話為指路燈塔,為夢想乘風破浪。
習近平同志《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遵循,深入總結了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鑄就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偉大精神。我在原原本本學習《論中國共產黨歷史》等指定書目的基礎上,5月中旬到xx西革命老區長汀沉浸式地進行了黨史學習。
? ? ? 在紅軍長征出發地,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革命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力量所在。我們要結合學校實際,以思政課程悟黨史、以課程思政傳精神,在以學為先、學好原文的基礎上,通過《長征組歌》音樂黨史教育課、《xx西兒女》原創話劇黨史教育課等系列具有藝術院校特色的形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入腦入心、走深走實,教育引導師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