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四篇】
時間:2024-04-11 10:10:36 瀏覽:86017
讀了《窗邊的小豆豆》,讓我明白了孩子淘氣,學習不好并不算什么,更不能說明孩子的未來沒有前途,主人公小豆豆,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就是一個因淘氣而被退學的孩子,來到巴學園,在小林宗作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的“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理解的孩子。之后成為日本著名作家,可見,小林老師成為了作者一生的奠基。
讓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要比老師的計劃大得多。正是這樣的教育理念,小林老師創辦了全新的學校“巴學園”。學校的大門是用矮矮的樹枝做成的,教室也是用廢棄的電車改裝而成的,在那里,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一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而決定上什么,孩子們能夠上午完成作業,下午就能夠去散步,游戲,還能夠整天泡在圖書室里,看自己喜愛的圖書。老師清楚了解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他們能夠在大廳的地上畫畫,能夠光著身子在游泳池里游泳,能夠帶著毛毯來大廳露營,能夠爬上自己的小樹,這些快樂的事情是興趣的營養劑。單憑這些,孩子們的一天都是鮮活的,放學不愿離開那里,在家更想早早來到學校。
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小豆豆為了找到掉進便池里的漂亮錢包,把便池里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是說了一句:“弄完以后,把這些全都放回去。”在平時,校長最喜愛對小豆豆說的話是:“小豆豆,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從此,小豆豆堅信了自己就是一個好孩子,變得更加自信,以至于冒險的幫忙患有小兒麻痹的泰明,實現泰明的心愿,讓他爬上自己的樹,再現了小豆豆的善良與真誠。
巴學園的所有老師,都去發奮尋找孩子們的一點一滴的進步,做到一視同仁,在巴學園里,所有的孩子們都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那里,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所有這一切,對孩子們的身體和心靈得到和諧的發展。
我很羨慕那些曾在巴學園上學的孩子,更羨慕有這么一位懂孩子的好老師,還有巴學園這樣特殊的校園,為她的一生奠定了基礎。
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名叫“巴學園”、由六輛電車改成教室的學校,更讀到了一個兒童成長的旅程。這個旅程對于每一個人都很重要,對我們此刻的教育更重要。作為教育者,我們無力去改變一些制度環境,但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就是真正去明白他們,以他們需要的方式來愛他們,來引導他們,為他們創造構成各種優良品質的環境。
剛上小學時,老師就經常給我們講《窗邊的小豆豆》的故事,常常使我們捧腹大笑。如今,我終于買到了這本我期待已久的書——《窗邊的小豆豆》。我一口氣看完了它,因為這本書很精彩。
這本書講了一年級的小豆豆因淘氣被退學,來到了巴學園,這所不一樣的學校。孩子們在這里感覺不到學習的壓力,孩子們都很快樂,這都是因為一個人,那就是他們的校長—小林宗作。因為他,孩子們在不知不覺間學會了很多道理和好的習慣。他總是跟孩子們說:“我怎么沒有想到呀!呢真聰明!你真棒!”等等鼓勵孩子們的話語。
我認為小林宗作是一個熱愛教育,把孩子們當做自己的孩子的人。他非常了解孩子們的心,也知道孩子們的心,也知道此時他們最需要什么,他真的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在他的幫助下,讓孩子們快樂的成長,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最讓我敬佩的是當巴學園被炸毀時,他對兒子巴說:“下次我們再舉辦一個什么樣的學校呢?”小林先生如此熱愛教育和孩子們的心誰能不敬佩呢?
我從這本書中我學會了克服困難,以前做題時太難的題我就會退縮,可是小豆豆不會,她越來越勇,遇到困難毫不畏懼,而是想辦法努力克服困難,這一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我多么希望巴學園還在,小林先生也還活著呀!可是這是不可能的。但是新的巴學園將會出現,小林宗作這樣的人也會出現,因為有我們新一代的少年!
寒假后,校長為巴學園增添了一輛圖書室電車,同學們非常喜歡在這里讀自己喜愛的書。校長還請附近的農民教大家種莊稼,帶領大家去野炊,舉辦演出會、茶話會 。小豆豆第一次見校長發火,第一次代表學校去醫院慰問戰爭中的傷兵,第一次看《天鵝湖》舞劇,第一次戴校長也羨慕的蝴蝶結。小豆豆在巴學園健康的成長,她和同學們懂得捍衛自己學校的聲譽,能夠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但是也經歷了離別、死亡、葬禮、戰爭······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小豆豆和別的孩子闖了禍,校長先生絕不會把家長請到學校來,而是自己和學生之間解決,他總會耐心的聽每一個孩子的解釋,即便是借口也會認真聽下去。當孩子們做錯并知錯時,先生會說:“請為這件事道歉。”而不是訓斥、寫檢查。每當校長先生有機會,就會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即便因為戰爭巴學園沒有了,但小豆豆的心中卻一直懷著“我是一個好孩子”的自信,我想每一個從巴學園畢業的孩子,都不會忘記童年的巴學園,不會忘記小林校長。我也喜歡這樣的老師和校長。
記得媽媽剛從書店把《窗邊的小豆豆》買回來,我就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它。
淘氣的小豆豆因為在傳統的學校老是提各做古怪的問題引起同學哄堂大笑,老師頭疼萬分,學校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不得不讓她退學而來到了巴學園。巴學園是一座奇怪的學校,大門是用兩棵有生命力的參天大樹做的,教室是用廢棄電車做成的。小豆豆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中午巴學園的孩子們吃的都是“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如果沒有一種味道的孩子校長夫人會立即幫你添加,吃飯前必須唱:“要細嚼慢咽呦“最奇怪的是整個巴學園的學生只有五十名,教育方式更是別出心裁。每天上課的科目由學生自由選擇,下午大家一起到野外郊游、散步,我被這樣的成長環境深深的吸引了,讀得如醉如癡。我想同學們也在這樣的學校上學,那是一件多么開心、幸福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巴學園“被美國炸毀!我深深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可惡,也希望在我的年代里不同的國家要和平相處,大家要互幫互助一起走向美好的生活。
我讀了《窗邊的小豆豆》后,腦袋里突然跳出想像小林校長一樣開一個中國的“巴學園”,里面有童真的教室、別樣的風格,是孩子們充滿歡笑的樂園。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去探索知識、尋找奧秘,給孩子們一個輕松自在,無憂無慮的學習環境。我一定向著我的夢想努力學習,早日實現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