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讀后感1000字范文(精選4篇)
時間:2024-03-31 00:10:28 瀏覽:33934
我來分享一下我最近讀的一本書——《平易近人》。我在企業是負責培訓的工作,那么作為培訓師來說,語言表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如何用你的言語來打動人心,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語言不僅是人類溝通的載體,更有著影響人、說服人的功能,通過說服人心,來征服人性,最終才彰顯了語言的力量。
我們習主席的語言既飽含大道之義,又不失風趣幽默,既有氣吞山河之勢,又如此平易近人。我分享書中一個例子,很多人理解“武”這個字,就是戰斗,斗爭的意思,而習主席用“以武止戈”這四個字作為軍事斗爭準備的最佳戰略目標。我在本科學習語言學的時候,發現《說文解字》這本書對“武”的解析是,止戈為武,武是由“止”和“戈”二字組成,意思是,武的真正含義并不是動手打戰,而是以武止戈,化干戈為玉帛。習主席也曾指出“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實際上,這便是“以武止戈”的目的。我們中國始終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提倡和平地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也絕不允許、絕不容忍任何侵害到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的行為發生。所以,我們要樹立牢固的戰斗隊思想,時刻做好出征打仗的準備,才配談國家安全問題。
“以武止戈”,這看似簡單的語言文字,卻展現我們的大國風范,既能鼓舞人心,團結全民上下萬眾一心,又向全世界表明我們不卑不亢的態度。
“平實中透著自信”——這是讀罷《平易近人》第二篇俗文俚語后留給我的深刻印象。語言,確實有種神奇的力量,杰姆遜在《后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中寫道:“‘我’只是語言體系的一部分,是語言說我,而不是我說語言。”可見在習近平語言的背后蘊含著淵博學識和治國理念,才會在表面上打動人心,剖析后也深入人心。
第二篇主要介紹了的習近平在各個場合的20條關于俗文俚語引文引言,并附有簡明扼要的闡述。其中,多數為百姓熟知的各類俗語,比如用“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來表明我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用“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來體現與拉美國家的合作與互信;用“打鐵還需自身硬”來強調加強黨自身建設的重要性;此外還有“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眾人拾柴火焰高”等等。除了廣為流傳的俗語,習近平同時也繼承歷史,針對現實情況引用、化用俗語,進一步作出闡釋。似乎自從孩提年代起,“小康”一詞便存在于大眾視野,改革開放初期時鄧小平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小康社會”理念能到宣揚。在《晉書·孫楚傳》中有載:“山陵既固,中夏小康。”體現的使中國儒家理想中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樂的社會局面,而今天“小康”,主要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在特定時期所要達到的目標。2000年我們實現的,不過屬于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因此習近平結合現狀,引用俗語“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其中老鄉指的是廣大農民人口,在中國人口結構中,農民仍占多數,而只有大力推進農民增加收入,補齊短板,平衡發展,才能惠及全民,中國才能真正走向富強;毛澤東首次提出“本領恐慌”,旨在告誡黨員干部抓緊學習,適應形勢,而習近平進一步指出“本領恐慌”的具體問題——“新辦法不會用,老方法不管用,硬方法不敢用,軟方法不頂用”,勉勵眾人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能力。
除了民間俗語,習近平還引用、化用各類語言,比如引用陳毅《感事書懷》的“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來誡勉領導干部,表明對貪污腐敗的零容忍;化用齊秦的專輯名《痛并快樂著》談及自己是“不是痛并快樂著,是累并快樂著”,其中體現的樂觀主義精神讓人佩服;借用《舌尖上的中國》之名談“舌尖上的安全”,形象地表達對食品安全社會問題的重視;當下流行的真人秀、脫口秀等盛行引出了“作秀一詞”,習近平引用這一詞,針對性地批判作秀官員,指出對待群眾不能虛情假意。同時,習近平還簡明直白用通俗的語言寫出了問題所在,比如“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也直接指出“有話要放到桌面上來講”。
通俗的語言使干部和群眾站在了同一水平面上,習近平引用的俗語不僅向內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也向外展示了中國特色文化風采,同時,其中不乏繼承歷史,借用歷史上的詞語句子深入剖析,也會跟隨時代的步伐,化用流行語指出問題,表明立場。總的來說,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橋梁,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習近平平易近人的語言,也是一架橋梁,連接著領導者與群眾,橫越在過去與將來。
有人常把你比作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說“蠟燭只能給我們驅逐黑暗,而您,是在用圣火點亮我們的心靈。
童老師,您代表聰明,溫柔的象征。記得五年級開學的第一天,我剛轉到這個學校,膽小得像一只老鼠,老是一個人待著,也不和同學們玩兒,有一天,你看見了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就走過來問我:“你怎么了,謝崴,你怎么不和同學們玩兒呢?”我低聲細語地說:“童老師,我太膽小了,不敢和她們玩兒,我怕我走過去,他們會說我是新來的學生,所以遠離我?!?/p>
老師和藹可親地說:怎么會呢,我想她們一定很想和你玩,“我驚訝地說:“真的嗎?童老師,她們真的和我玩兒?”老師微笑著點點頭,然后就走開了。老師走后,我跑過去其他同學那兒,她們看見我走來,連忙邀我一起玩兒。
當時,我的心里又是想法,又是感激。?。±蠋煟x謝您的那句話,是您的那句讓我學得開心,活得快樂。
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這是習近平主席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中國夢”一經提出,無論在學術殿堂,還是茶肆坊間;無論是國內社會,還是在國際舞臺,都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話題。中國銀行做為現代化強國的金融重器,同樣擁有自己的中行夢,中行夢是“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求實、變革圖強,把中國銀行建設成為新時代全球一流銀行?!毙聲r代的中行夢是倡導擔當、誠信、專業、創新、穩健、績效的價值觀,是傳承和弘揚中行百年文化,是三十四萬中行員工的共同盼望,更是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民族偉大復興的深沉力量。實現中行夢,必須堅持科技引領。個人金融業務要不斷豐富拓客場景、協同線上線下雙渠道,以手機銀行為載體,打造綜合金融移動門戶,讓客戶一機在手、共享所有。
實現中行夢,必須堅持創新驅動。個人金融業務要緊盯市場趨勢和客戶需求,顛覆傳統找方法、打破常規看問題,加快渠道創新、產品創新、業務創新,做行業先行者。
實現中行夢,必須堅持轉型求實。個人金融業務要堅持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基礎,深挖存量業務潛能。同時突破業務發展壁壘,全面轉型拓市場,激發業務活力。
實現中行夢,必須堅持變革圖強。個人金融業務要有憂患意識,力求走在時代最前沿,增強變革勇氣,打破“牢籠”,深入適應全行思想變革、機制變革和組織變革。
我剛剛接棒個人金融部總經理,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緊張激烈的市場競爭、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我深知個人金融業務要想取得大發展,必須要有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決心,個金條線全體員工也必須努力拼搏、奮發圖強、銳意進取。新時期的個金業務應不僅致力于服務中國人民、更應該造福世界人民,不斷凝聚中行力量、弘揚中行精神,始終貫徹全行“業務發展推進器、資產質量壓艙石、創新轉型增長點”的戰略定位,堅持以“三個50%”戰略目標為指引,做中行奮斗者、時代弄潮兒,為實現偉大中行夢貢獻一份力量。